盘点反无人机作战的几大特点
有矛就有盾。随着无人机作战理论和实践的发展,反无人机作战概念逐渐形成,并不断完善。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,反无人机作战必将成为未来防御作战的重要内容。研究反无人机作战特点,旨在揭示反无人机作战规律,以便在未来作战中更好的应对来自空中的杀手。
反无人机作战是指抗击、反击无人机,保卫己方重要目标的作战行动,包括拦截、打击敌空中来袭无人机,反击敌陆上、海上、空中的无人机作战力量及其基地、平台等行动。在反无人机作战中,应关注全局,着眼要害,通过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、快速精准的行动,集中运用火力、兵力、信息等多种作战力量,对敌无人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,实施重点打击或灵活控制,达到破坏敌无人机系统的战斗目的。
反无人机作战的特点区别于以往的防空作战特征,认识反无人机作战的特点,是揭示反无人机作战规律,以及研究反无人机对策的前提和基础。反无人机作战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。
目标复杂多样,发现识别困难。信息化条件下,无人机目标复杂多样,大中小型、高中低空无人机系列化配置,可隐藏或机动于广阔的战场的空间。暴露时间有限,而且往往移动迅速。尤其是在反小型和微型无人机时,目标不仅用肉眼难以发现,而且其噪声和红外特征也极其微弱,加之各种隐身材料、涂层技术的应用,很难被雷达及光学、声学探测器发现。此外,反无人机过程中,部分无人机的外形特征和材料运用十分相近,可搭载不同设备执行不同任务,仅通过雷达信号或外观特征,难以判断目标属性、行动意图和威胁程度,当空中出现大批量多用途无人机时,对目标识别判断更加困难,直接影响作战决策。战时,面对敌方的无人机编队,极易因判断不清、决策不周而采取盲目的防抗行动甚至误打错打,非但无法保护己方安全,甚至可能会落入敌人圈套,导致己方空防体系部署和雷达工作频率暴露。
作战力量多元,指挥协同复杂。未来战场上,单一的作战力量很难独立完成反无人机作战任务,须依靠诸军兵种联合和多种武器装备协同,才能发挥反无人机作战整体威力。反无人机作战不仅有各军兵种常规作战力量参加,而且还需要特殊力量的参与,如激光武器、动能武器等,呈现出力量多元的特性。要求各作战力量既能独立遂行作战任务,又能与其他作战力量联合反无人机,从而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。同时,反无人机作战中指挥与协同的问题将更加突出,保持指挥与协同的不间断性、可靠性将更加困难,指挥与协同将十分复杂,如各种反无人机力量之间的指挥协同,各种反无人机作战具体行动之间的关系,主次方向之间的关系等。此外,应善于把握反无人机的作战节奏,确保各种反无人机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。
作战手段丰富,力求软硬兼施。在反无人机作战过程中,既需要生成和提升信息对抗能力来实现对目标无人机的“软杀伤”,也应注重发挥火力、突击力等传统打击手段,对目标无人机实施“硬摧毁”。在“软杀伤”方面,可利用电磁干扰欺骗,迫使目标无人机降落或坠毁,还可以入侵飞控系统,接管无人机操控;在“硬摧毁”方面,可采用强微波、激光、火力打击等方式毁伤目标无人机。在反无人机过程中,应综合运用“软杀伤”和“硬摧毁”等手段,构建形成层层抗击、布势合理的反无人机作战力量配系,形成一定的体系作战优势、先机制敌优势和火力打击优势。
作战空间广阔,强调跨域联合。反无人机作战的空间异常广阔,这个空间超越了传统的地理空间,拓展到包括电磁频谱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等信息空间,甚至包括具有智能化特征的认知空间,双方的对抗界限趋于模糊。在反无人机作战过程中,各种力量将在陆、海、空、天、电、网等多域空间实施作战行动,各个领域相互支撑、互相依托,形成了多层次、大纵深、多维一体的反无人机战场空间。由于参战力量多元,各种力量可能先后或同时展开不同样式的反无人机作战行动,并且各种作战类型和样式紧密结合,其作战行动的多样性和跨域联合特征更为明显,既有“软杀伤”,又有“硬摧毁”;既有空中和海上反无人机作战,也有临近空间和地下空间反无人机作战;既有认知域的对抗,也有物理域的对抗等。
作战对抗激烈,注重反防一体。在反无人机作战行动中,敌我双方都有一些容易被敌攻击的要害,也都具备一些攻击对方要害的手段和方法。因此,在反无人机作战的过程中,应注意防护好自身反无人机力量的重心和要害,做到“反防一体”,既有助于指挥官夺取反无人机作战主动权,也有利于保持反无人机行动的锐势,始终掌握主动。一旦敌方控制了我方反无人机力量的重心和要害,很容易为其创造二次进攻的有利条件。在反无人机的初始阶段,应侧重攻击敌方无人机要害,之后,则侧重保护好己方的反击力量和重要目标。因此,反无人机作战行动中既体现了针对敌方的无人机进行反击的特点,也体现了对己方要害进行保护的特点。